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31 14:56:27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于1989年创刊,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内容新颖,结构规范,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普及与提高兼顾,基础与临床并重,可供从事烧伤、创伤、溃疡、整形、美容及相关学科的各级临床、教学和科研人员及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参考。本刊是双月刊,CN11-2650/R,ISSN 1001-0726。邮发代号:82-600。
1 内容与栏目
内容:研究探讨人体生命科学规律;报道人体再生复原科学理论及其研究成果;宣传再生养生保健新理念新方法;交流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的临床经验;介绍国内外烧伤创疡学的发展动态;开展学术交流与争鸣。栏目:人体再生复原科学与烧伤创疡论坛;烧伤研究与治疗;创伤创面研究与治疗;整形美容的研究与治疗;体表溃疡创面研究与治疗;五官黏膜溃疡研究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皮肤疾病的研究与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妇科疾病的研究与治疗;生命科学前沿发展动态等十一个栏目。
本刊欢迎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病例报道、技术进展、会议纪要等稿件。专家论坛、专题综述、述评等稿件主要为约稿。
2 对来稿的要求
2.1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逻辑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真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层次分明,格式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研究报告、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不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其他文稿限3000字以内。
2.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突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实词。
2.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一般为1~5名,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单位应标注于作者下方,注明所在省、市、区名和邮政编码。如果作者有电子邮箱,可在单位名称后加圆括号写出,如:(Email…)。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三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2.4 摘要 论文需附中、英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必须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Conclusion)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中文摘要一般为200~300字,英文摘要为400个实词左右。英文摘要中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国名及邮政编码。作者应全部列出,作者姓氏汉语拼音字母应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复姓应连写,例如:赵臻、张现娜、诸葛华分别译为ZHAO Zhen, ZHANG Xian-na, ZHUGE Hua。
2.5 关键词 论文需标引2~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词表还原为全称,如“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各词汇之间以分号“;”间隔,如应激性溃疡;治疗,英文为:Stress ulcer;Treatment。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 words】”作为标识,其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2.6 医学名词 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品词汇》(非法定药物)的中文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2.7 图表 图表应随文编排,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中英文图(表)题,表题应置于其上,图题应置于其下,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凡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应在注释中说明。本刊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则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凡是涉及分子生物学的论文,必须提供有分子量标示的电泳照片图。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并取得版权许可。
2.8 计量单位 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制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计量单位的使用必须规范。所用计量单位符号均为正体。
2.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50.2%±0.6%不要写成50.2±0.6%。百分符号和英文字母均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写成4×3×5 cm3。
2.10 统计学符号 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统计学符号一律采用斜体书写,书写时需特别注意这些字母是英文还是希文、是大写还是小写、字母顶端的标记及上下角标,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斜体x,中位数用英文大写斜体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斜体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斜体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斜体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斜体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斜体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斜体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斜体v;⑨概率用英文大写斜体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χ2值、q值等)。⑩在判断统计学处理的意义时,应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1,P=0.05,P<0.01,P<0.05,等。
2.11 缩略语 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使用中文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2.12 参考文献 按GB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加“等.”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de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码。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39-143.
[2]Artz CP,Moncrief JA.The treatment of burns[M].2nd ed.Philadelphia:W.B. Saunders Company,1969,22-88.
[3]王成传,刘洪宾,孙天林,等.MEBT治疗兔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实验研究[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12(4):1-3.
[4]Caruso DM,Schuh WH,Mazin F, et al.Cultured composite autografts as coverage for an extensive body surface area burn: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technology[J].Burns,1999,25(8):771-779.
[5]阎新华.挑战生命科学前沿[N].科技日报,2000-11-13(5).
2.13 基金项目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以[基金项目]脚注于作者下方,如×××基金项目(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或单位科管部门的证明函。本刊对基金项目论文、科研成果报告、学术研究述评可优先发表。
3 来稿注意事项
3.1 请登录本刊网站投稿,初次投稿者,请先在“作者登录”处注册,然后按照提示要求投稿;
3.2 来稿须注明每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
3.3 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规定,来稿2个月内为稿件审阅期,作者如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请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3.4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及标准化加工,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请作者酌定。
3.5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版权授权书”后,本刊编辑委员会有权以印刷版、光盘版、电子期刊等形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本刊编辑委员会同意,该论文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