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磁共振成像杂志征稿启事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8 11:40:32
1 总则
1.1 概况:《磁共振成像》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SN 1674-8034, CN11-5902/R),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院协会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2010年1月,创刊主编为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建平教授,现任主编为金征宇教授。本刊为月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即第9版),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3—2022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13—2022 年)、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扩展库来源期刊(2013—2018年度)、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收录期刊(中国科协公布)。同时,本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重庆维普等国内数据库收录,还被美国《化学文摘》(CA)以及《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所有本刊刊发的论文均可在本刊新官网开放获取(open access)。
1.2 办刊宗旨:坚持党的出版方针,反映磁共振成像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促进我国磁共振成像事业发展,为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保障人民健康服务。办精品期刊、促学科发展、惠百姓健康,打造世界一流的磁共振媒体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1.3 刊发周期:本刊稿件刊发周期约为6个月。审稿周期约2个月。
1.4 栏目设置:本刊栏目有论著(含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技术研究、调查研究、经验交流、基层论坛、学术争鸣、海外来稿等)、专家讲座、视点聚焦、综述、述评、研究快报、病例报告、名刊速览、名家访谈、法治视界、编读往来、资讯等。
1.5 审稿方式 :实行双盲的同行专家审稿(peer review)制度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编辑部依据稿件学术质量,公平、客观地取舍稿件。
1.6 快速通道:对省部级及其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投稿时提交基金项目批文扫描件并在文内注明)开辟“快速通道”。对于符合标准的稿件可快速审核。
1.7 出版伦理要求:本刊遵循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CMJE)、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世界医学协会(WMA)制定的伦理准则,遵循国内相关部门制定的伦理规章制度。
1.7.1 作者资格认定:根据ICMJE的作者资格确认指南,作为作者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参与研究的构思和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2)起草论文或参与论文重要内容的修改;(3)同意最后的修改稿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负责资金获取、数据收集和研究团队监督的研究人员无法获得作者资格。投稿时须提交作者贡献声明(可在本刊老官网“投稿须知”栏目下载表格),列出所有作者对本研究及论文的贡献。
1.7.2 变更作者署名:原则上投稿后不接受变更作者署名。特殊情况下,全体作者向编辑部提交变更作者信息申请书,经编辑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
1.7.3 利益冲突:每一位作者都应填写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表格(可在本刊老官网“投稿须知”栏目下载文件模板)。稿件末尾应该简要写明作者利益冲突。如:利益冲突:全体作者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1.7.4 抄袭:本刊将对投稿稿件做文字复制比检查,稿件发表时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15%。
1.7.5 一稿两投:所有来稿必须为原创,并且未由其他机构出版。
1.7.6 临床试验注册:本刊遵守ICMJE的《临床试验注册声明》。建议相关人员在临床试验研究开始之前,在公共试验注册机构进行公开的审核注册,并在稿件的材料与方法部分写明该试验注册的准确网络链接和专属注册号。
1.7.7 系统评价注册:欢迎对系统评价性论文进行提前注册,本刊鼓励所有作者在相应的注册机构(如PROSPERO)对系统评价进行注册。请在稿件的材料与方法部分写明注册号。
1.7.8 报告的指南标准:本刊要求所有作者依照生物医学研究报告标准撰写论文。随机对照试验可参照CONSORT声明,系统评价参照 PRISMA,观察性研究的 Meta 分析参照MOOSE,观察性研究参照STROBE,诊断试验参照STARD声明,定性研究参照RATS,经济学评估参照CHEERS。
1.7.9 人体及动物实验:所有人体及动物研究应该通过合适的公共机构的人类和/或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或豁免,如果作者单位没有正式的伦理委员会,均应遵照最新修订的赫尔辛基宣言。这个批准或豁免应在文章的材料与方法部分加以说明,写明批准文号。报告人体的研究时,作者需要在文中材料与方法部分写明受试者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受试者,需由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且所有步骤需要确保患者隐私。
1.7.10 审稿保密义务:论文发表之前,编辑部对论文的内容保密,并不可以他用,如有作者反映相关审稿人有盗用作者论文内容或数据的不当行为,编辑部经调查核实后,将永久取消其审稿人身份。作者投稿时可以推荐2~4名可以评审所投稿件的审稿专家(注明姓名、单位、科室、手机号及邮箱地址),作者可以声明需要回避的审稿专家(注明单位、科室及姓名)。
1.8 单位推荐信:投稿需附单位推荐信/介绍信(可在本刊老官网“投稿须知”栏目下载模板),应注明稿件的研究内容属实、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无一稿两投等内容。
1.9 本刊收稿范围:医学磁共振成像相关的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等各类稿件。
1.10 邮箱设置:建议作者在投稿之前把我刊新、老官网的域名(chinesemri.com和cjmri.cn)加入到您邮箱的白名单,以便及时收到编辑部通知。本刊编辑人员将使用以@cjmri.cn或者@chinesemri.com结尾的邮箱与作者联系;使用其他邮箱与作者联系的,与本刊无关,请谨慎处理,以免上当受骗。
1.11 特别约定:凡向本刊投稿均视为投稿作者同意本稿约的约定。在未收到我刊编辑部书面退稿信之前,作者不得将该稿件向其他期刊投稿。
2 撰稿细则
2.1 总体要求:遵循ICMJE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统一要求的相关规定。文稿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论点明确,材料真实可靠,数据准确,格式规范,文字精练,层次分明,逻辑清楚,一般情况下应作统计学处理。
2.2 名词术语: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医学名词》《生物化学名词与生物物理学名词》和《人体解剖学名词》为准。
名词术语尽量写全称,少用缩略语,1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对于医学专业词汇,除行业公知公用的词语外,均应于正文和中文摘要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中文全称,然后括号注出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在英文摘要中,缩略语首次出现时要写明英文全称并在括号内注明缩略语。
2.3 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GB/T 3101-93《量和单位》的规定,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表示,不使用已废除的非标准计量单位和符号。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内不得出现1条以上的斜线,例如不能写成mg/kg/d,应写成mg/(kg•d)。
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字母,除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外,其余均为小写字母(升的符号L例外)。当L加SI词头后不宜改为l,宜写作mL、g/mL。
2.4 数字用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定型的词、词组、习惯用语、缩略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十二指肠、三倍体。
2.5 标点符号:遵照国家标准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执行。
2.6 统计学符号:遵照GB 3358—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2.7 统计学方法:应该包括软件名称及版本、统计描述方法、统计分析方法、检验水准四个方面。
2.8 研究设计:论文中应注明科研设计的名称及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写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为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如为随机对照研究,需说明具体的随机分组的方法,不能简单地用两个字“随机”来说明。研究设计要遵循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
2.9 题目:要求简洁、精炼,能够完整、准确地概括全文内容,并能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中文题目写在首页首行,要求中英文对照,英文题目写在中文关键词下一行。
2.10 作者姓名:在题目下一行按顺序依次写出。作者资格认定见本稿约1.7.1条之规定,多名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作者姓名右上方标记阿拉伯数字角标用以标识不同作者单位,通信作者姓名右上角加“*”角标。作者姓名要求中英文对照。英文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书写,写在英文题目下方。
遵照国家标准GB/T 20839—2011执行。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2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的拼音全部大写,名的拼音首字母大写。
2.11 作者单位:在作者的下一行写出工作单位的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署名作者在多个工作单位者,应分别写出各单位的全称、所在城市和邮政编码。用阿拉伯数字对应标注各作者与其工作单位。要求中英文对照,英文作者单位写在英文作者下一行。
2.12 作者简介:写在作者单位下一行,需写明所有作者的简介。格式如:姓名、出生年、性别、最高学历、职称、研究方向、工作单位、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手机号和E-mail等。作者简介信息不公开发表(通信作者的邮箱除外)。
2.13 基金项目:要求中英文对照,分别写在摘要上一行。获多个项目资助的,项目之间用“;”分隔。一般情况下1篇稿件不要超过2个基金项目。例如: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xxx691)
ACKNOWLEDGMENT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81xxx691).
投稿时请附基金项目批文扫描件(要有项目参与人员名单、批准单位名称、项目编号、项目类别和名称)。
2.14 摘要:中文摘要写在作者简介或基金项目下一行。病例报告栏目稿件不必附摘要,基层论坛栏目稿件可不附英文摘要,其他栏目投稿一般情况下均须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参照GB/T 6447的规定编排。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技术研究、调查研究、经验交流、基层论坛等栏目的摘要采用报道性摘要(应该包括目的、材料和方法、结果、结论4要素),摘要的结果部分要求有具体数据、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可信区间等实质内容。综述、述评等栏目采用指示性摘要。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一致,写在英文作者单位下一行。英文摘要可以比中文摘要更详细,尤其注意描述清楚研究对象、方法和统计学数据。英文摘要写在中文摘要后,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并在邮政编码后加列国名;作者应全部列出,当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同时在单位名称前标注相应阿拉伯数字。
对于创新性特别强的研究,摘要字数要求不低于400汉字,不超过1000汉字,中英文对应。
2.15 关键词:写在摘要下一行;中文关键词尽量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第二版)选取,也可选用自由词,5~8个为宜,各关键词之间用“;”分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主题词为准。英文关键词写在英文摘要下一行,首字母不必大写。
2.16 表格:所有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表格内容应精简,且具有自明性,表格数量不宜过多,简要的内容可用文字在文内表述,表格内容与正文内容不重复;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表内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应在表下方注明全称。表格标题要求中英文对照,表格内文字和表注用中文。
2.17 图片:选用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图片,用中英文双语标明图序、图题、图注,并在文内出现的地方写出图号。除Word稿件需要插入图片外,还需同时提供单独的图片文件(MRI和病理图片要提供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分辨率不小于300 dpi,图片宽度不宜小于5 cm,不宜超过17 cm,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由统计学软件等制图软件制作的图片要提供矢量图格式的文件),图片文件名应以图号来命名,jpg格式的图片上可画箭头。在word文件中图片的图号以插入文本的形式加以标记,word文件中图片上的箭头要与图片合并图层。彩色图片加收彩色印制费。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特征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注要描述影像特征。
2.18 利益冲突声明: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另起一段,应该写明利益冲突。详见本稿约第1.7.3条之规定。
2.19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近3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近5年的文献应占50%以上(综述类稿件近3年的参考文献数量占比不宜低于50%,近5年的不宜低于80%),并应对照原文核实。“内部资料”“待发表”及“会议资料”等文献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入。建议尽量不引用无DOI号的文献。
遵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中文参考文献须有对应的英文列于其上。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作者名应与PubMed数据库一致。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应与PubMed数据库一致;中文期刊用汉语拼音全名,或者以中文期刊自定义的英文名称简称为准。每条参考文献均必须著录全所有项目,并于文献题名项后增加标注文献类型标识项目,如期刊文献标注[J]。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连续出版物
[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刊名, 出版年份, 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DOI号. 例如:
[1] DAI J P, SHEN H C, LI S W. MR pulse sequences i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art Ⅱ[J]. Chin J Magn Reson Imaging, 2010, 1(4): 305-310.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10.04.001.
戴建平,沈慧聪,李少武.磁共振脉冲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二)[J].磁共振成像,2010,1(4):305-310.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10.04.001.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 例如:
[2] JIN Z Y, XUE H D. Atlas of Whole 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in Oncological Clinical Application[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9: 8-18, 31.
金征宇,薛华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肿瘤学临床应用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8-18,31.
c. 如是在线电子期刊文献(缺少期数/起止页码的期刊文献以及起止页码中带e的或者页码是一长串数字或者页码只有1页的大多是在线出版的电子文献),则应按照电子期刊的著录格式: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例1(英文电子期刊文献):
ZHAO W, ZHANG J, MENG Y, et al. Symptomatic Atherosclerotic Non-acute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Total Occlusion: Clinical Features,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Endovascular Recanalization, and Follow-up Outcomes[J/OL]. Front Neurol, 2020, 11: 598795 [2022-09-3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703109. DOI:10.3389/fneur.2020.598795.
2.20 前言:应重点概述研究的临床意义、研究背景、理论依据、本研究的创新点及目的等,一定要明确提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创新性和临床意义。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研究对象:(1)研究对象为患者,需叙述病例和对照者的来源,收集病例和对照者的时间范围、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受检者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2)研究对象为实验动物,需说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包括动物合格证号)、性别、年龄、体质量、饲养条件及健康状况等。伦理学要求,详见本稿约第1.7.9条之规定。对研究设计的写作要求,详见本稿约第2.8条之规定。
2.21.2 扫描方法及技术参数:仪器设备、线圈和药品应写明生产厂商、国别、产品名称、型号等。药品要写明生产厂商、国别、产品名称以及推注方式、速度、浓度。应写明使用的线圈、扫描序列以及参数设置。
2.21.3 图像分析和诊断方法:应写明图像分析工作站生产厂商、工作站名称、软件名称及版本号,具体分析方法和步骤,评分依据、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两人双盲?两人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检验)等。
2.21.4 统计方法:详见本稿约第2.7条之规定。
2.22 结果: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成果,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图表适当。应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给出具体的统计量。例如:t=2.85,P=0.01。
结果部分数据可以用图、表表述,图、表要求详见本稿约第2.16条和2.17条之规定。
2.23 讨论:讨论部分应包含以下内容:(1)小结:概括结果,指明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实用价值;(2)解释结果:对得出结果的可能原因或机制进行分析;(3)与以往文献和研究比较: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者对同一问题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并讨论出现差别的原因;(4)研究结果的适用条件:说明该结果应用的患者群或临床条件;(5)本研究的局限性:指明本研究的局限性,通过承认偏倚、混淆、误差可能的根源及其影响,实际上可提升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24 结论:重申研究的价值:再次肯定该结果对科学和临床的价值或潜在价值。
3 投稿注意事项
3.1 投稿方式:登录我刊投稿网址在投稿系统注册登记作者身份(每位作者都要注册),按提示要求投稿。其他途径投稿无效。
3.2 投稿权责:投稿前请仔细阅读本稿约,编辑部收到投稿,即视作所有作者知晓并同意本稿约。作者文责自负。
3.3 在我刊官网下载后填写的需要作者签字的文件:(1)单位投稿介绍信,除全体作者签名外,还需要盖相关部门章;(2)作者贡献声明;(3)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以上文件在投稿时可以提交扫描件,并保留好纸质文件。涉及人体/动物的研究,投稿时必须符合本稿约1.7.9条之规定。
3.4 版权:凡向本刊投稿者,如稿件被刊用,作者同意自该稿件正式发表之日起,将其著作权及著作权邻接权(著作权的人身权利除外)转让给《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该稿件发表后,《磁共振成像》杂志社有限公司向作者一次性酌致稿酬,该稿酬已含该稿件著作权及著作权邻接权转让的费用。
3.5 录用和收费:来稿经编辑部审稿、同行评议后择优录用,录用后将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和稿件处理费。录用及收费通知由编辑部邮箱发给第一作者。论文发表后,邮寄给第一作者2本样刊。作者投稿后应于收到稿件编号当天交纳审稿费50元/篇,在读研究生投稿时将学生证扫描件与原稿附件一并提交可免交审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