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副高科普,别瞎卷!——一篇写给医护朋友的“投稿避坑+材料通关”实操笔记
时间:2025-09-26 10:34:55
开场白:先泼一盆冷水
你是不是一心想升副高,却只知道一门心思埋头写论文?快醒醒吧,如今科普作品早就成了晋升副高的“硬通货”。可真正动起手来,才发现处处是难题:选题就像相亲,得精挑细选、看对眼才行;投稿如同摇号,全凭运气,结果难测;材料审核好似政审,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过别慌,今天这篇可不是官方冷冰冰的通知,也不是领导一本正经的讲话,而是一个刚在科普投稿和材料准备上踩完一堆坑、此刻还喘着粗气的“过来人”,给你递的一份“湿纸巾”——赶紧擦擦汗,然后接着往前冲。
一、先搞清楚:科普到底算哪根“葱”?
文件里长啥样?
各省对于科普作品的要求在表述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要点就一句话:科普作品要面向公众,发表在正规载体上,有明确的作者,并且能在网上查到链接。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就是“要让老百姓能看懂,在网上能轻松搜到,而且落款得是你的名字”。
别自作多情:
你是不是觉得在科室公众号、个人小红书上发布科普内容,或者抖音视频有10w+的播放量就很厉害?很遗憾,多数省份并不认可这些。人家认可的是发表在卫健委官网、健康中国、省级党报、科技期刊等这些“带编号的亲儿子”平台上的科普作品。
二、选题:别再写“多喝水”了!
蹭热点,但别蹭破皮
夏天到了,“热射病”成了热门话题;冬天来临,“煤气中毒”需要警惕;开学季,“脊柱侧弯”备受关注。热点就像地铁,只要你能挤上去,就能省一半的力气。但一定要记住,医护科普可不是微博热搜,医学表述首先要经过循证医学的验证,确保科学准确,然后才能考虑如何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
把“我妈”当靶心
在确定选题之前,先问问自己:如果把这个科普内容发到家族群里,我妈会不会转发?如果她连标题都懒得点开,那就直接pass掉这个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应该能让60岁的大妈看得懂,同时30岁的同事也愿意转发。
数据“砍”一半,故事“加”一倍
副高评委可不是来查文献的,他们更关注的是科普作品的“传播效果”。如果你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OR值直接放在正文里,阅读量肯定高不了;但如果你换成“老张吃了三年阿司匹林,结果胃穿孔那天……”这样的故事,流量密码立刻就被你解锁了。不过别忘了,故事讲完之后一定要补上一句“具体情况请就医”,这可是保命的提醒。
三、投稿:别傻傻“一键海投”
先列“白名单”
打开本省卫健委的文件,把“指定媒体”复制到Excel表格里,然后按照影响力进行标色:深红色代表中华预防学会、省级党报等高影响力媒体;浅红色代表三甲医院公众号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媒体;灰色代表科室内刊等影响力较小的媒体。只向深红色和浅红色这两档媒体投稿,别浪费时间在灰色媒体上。
“关系”可以冷启动
如果你没有编辑的微信,那就在邮件标题上直接写:【副高科普投稿+单位+选题】。在邮件正文里,用150字左右介绍清楚你是谁、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亮点,以及配了什么图。附件要带上word文档和高清插图(横版1920×1080,别发5M的自拍照)。邮件的第一句别写“尊敬的编辑”,这样太像群发邮件了,直接写“老师好,我是××医院××科××”,这样通过率能提高15%。
同步“占坑”
很多官网的科普栏目都设有“通讯员通道”,你可以先注册单位账号,把作者名、单位、科室等信息一次性填好。以后每投稿一篇科普作品,都能选择“历史作者”,这样就省得每次投稿都要来回盖章了。
四、材料:别让三张纸毁了一年的活儿
截图三件套:封面+全文+访问量
封面要选择带标题、带logo的那张;全文要导出为PDF格式,防止网页出现404错误;访问量截图要截取电脑端右下角的数据或者后台数据,然后用红色框和箭头圈出来,因为评委懒得去自己找这些信息。
盖章别跑错窗口
医院宣传统战部负责开具“媒体证明”,科教科负责开具“第一作者证明”,人事科负责开具“无学术不端证明”。你可以提前打印好三份证明,日期空着,让对方当场填写,这样可以省得来回跑。这里有个血泪提醒:周五下午别去盖章,人家要接孩子呢。
“佐证”越薄越香
在准备佐证材料时,只放关键页:目录、有你名字的那一栏以及访问量,尽量把这些内容打印在一页A4纸上。千万别把整本杂志扫描成50M的PDF文件,评委的手机可能打不开,这样会直接导致你的材料降档。
五、时间线:一张“反卷”日程表
节点 | 任务 | 活人提示 |
---|---|---|
6月前 | 定选题、写完稿 | 避开中高考、两会期间投稿,因为这段时间编辑比较忙,没空处理你的稿件。 |
7 - 8月 | 投出去、拿到录用 | 暑假期间流量比较高,科普版面比较缺稿,这时候投稿更容易被录用。 |
9月 | 开证明、截图、盖章 | 开学季时,宣传统战部的工作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候去办理相关证明会更顺利。 |
10月 | 上传系统、备份光盘 | 系统网卡在最后一天可能会出现崩溃的情况,所以别抱着侥幸心理等到最后一天才上传,以免耽误事。 |
六、评委视角的三秒绝杀”
我专门问了三位去年参与打分的主任,他们给出了以下原话:
① “标题里如果出现‘浅谈’‘之我见’这样的字眼,直接降档。”
② “配图是百度截图,而且水印还在,直接pass掉。”
③ “文末没有写‘审稿专家’,可信度会减一半。”
结束语:别把科普当“加分项”
科普在评委眼里,其实就是一项“良心活”——你有没有用心去做,三秒钟就能看出来。别嫌准备科普作品麻烦,当你看到那些老头老太太因为你写的那篇“低血糖急救”科普文章,少挨了一针葡萄糖的时候,你就会明白:这不仅仅是你晋升副高的跳板,更是作为医生的一份隐藏福利。总之,本文围绕医护升副高时科普作品的选题、投稿、材料准备等方面,给出了详细且实用的避坑与通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