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超声引导下改良 Seldinger 技术在内瘘成熟不良自体动静脉内瘘二期开通中的多维度评价

时间:2025-08-28 16:44:57

摘要  

背景: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是维持性血液透析首选通路,但 25%–40% 患者术后 4–6 周出现成熟不良。传统盲穿法二期开通成功率低、并发症高。超声引导联合改良 Seldinger 技术(US-MS)有望提升疗效,尚缺高质量证据。  

目的:通过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合卫生经济学与患者报告结局(PROs),系统评价 US-MS 的临床、经济及人文价值。  

方法:2022-01 至 2023-12,纳入 120 例首次成熟不良 AVF 患者,随机至 US-MS 组(n=60)或传统盲穿组(B-MS,n=60)。主要终点:6 个月一期通畅率;次要终点:技术参数、并发症、患者体验、成本-效果、12 个月二期通畅率。  

结果:6 个月一期通畅率 US-MS 81.7% vs B-MS 61.7%(P=0.018)。US-MS 组穿刺时间缩短 34%,并发症降至 6.7%,疼痛 VAS 评分下降 40%,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 ¥3 800/QALY。12 个月二期通畅率 76.7% vs 55.0%(P=0.012)。  

结论:US-MS 技术安全、有效、经济,可显著改善 AVF 二期开通结局,推荐作为标准方案推广。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不良;超声引导;改良 Seldinger;患者报告结局;成本-效果分析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80 万,AVF 使用率约 75%[1]。然而,首次 AVF 术后成熟不良发生率 25%–40%,导致导管依赖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及医疗费用攀升[2]。  

1.2 传统盲穿困境  

盲穿法依赖解剖标志,受血管迂曲、皮下脂肪厚度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仅 70%–80%,血肿、假性动脉瘤发生率 15%–25%[3]。  

1.3 超声引导+改良 Seldinger 的潜在优势  

改良 Seldinger 技术以 21 G 微穿刺针替代 18 G 穿刺针,减少内膜损伤;实时超声可直视血管腔、测量深度、避开分支。理论上可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  

1.4 研究空白  

既往多为小样本观察性研究,缺乏 RCT 证据,也未从患者体验及经济学角度综合评估。  

1.5 研究目的与假设  

目的:通过 RCT 全面评价 US-MS 技术的临床、经济及人文价值。假设:US-MS 优于 B-MS。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单中心、开放标签、平行分组 RCT,注册号 ChiCTR2200056789。  

2.2 伦理与知情同意  

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TJ-2022-018)。所有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  

2.3 纳排标准  

纳入:① 年龄 ≥18 岁;② 首次 AVF(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③ 术后 4–6 周彩超示成熟不良:血流量 <500 mL/min 或内径 <4 mm;④ 预计透析 ≥6 个月。  

排除:① 急性感染;② 严重凝血障碍;③ 同侧中心静脉闭塞;④ 既往人工血管内瘘;⑤ 妊娠。

2.4 随机化与盲法  

区组随机(区组长度 4),信封法。因干预性质无法对操作者设盲,但结局评估者、统计人员及患者随访设盲。

2.5 干预措施  

2.5.1 US-MS 组  

设备:Philips EPIQ 7 超声仪,5–12 MHz 线阵探头。  

步骤:  

1. 术前彩超评估:吻合口近端 3–8 cm 范围,选择血管深度 <6 mm、内径 ≥3 mm、无分支处作为穿刺靶点。  

2. 消毒铺巾,探头套无菌膜。  

3. 短轴平面外技术,21 G 微穿刺针一次进入血管腔,见回血后送入 0.018" 导丝。  

4. 4 F 微扩张器预扩,置入 6 F 血管鞘。  

5. 球囊扩张(6 mm × 40 mm,14–16 atm,2 min×3 次)或必要时置入自膨式镍钛合金支架(6 mm × 40 mm)。  

6. 术后即刻彩超确认血流 >600 mL/min,无残余狭窄 >30%。

2.5.2 B-MS 组  

传统触摸定位,18 G 穿刺针盲穿,余步骤同上。

2.6 围手术期管理  

统一给予低分子肝素 40 IU/kg 静脉推注,术后口服氯吡格雷 75 mg/d×1 个月。

2.7 结局指标  

2.7.1 主要终点  

术后 6 个月一期通畅率(无血栓形成、无 >50% 再狭窄)。  

2.7.2 次要终点  

技术成功率:鞘管顺利置入且无回退。  

操作时间:皮肤消毒至鞘管固定。  

并发症:血肿、假性动脉瘤、穿刺失败、血栓、血管破裂。  

疼痛评分:术后即刻 VAS 0–10 分。  

患者报告结局(PROs):术后 1 周 EQ-5D-5L、透析患者满意度量表(KDQOL-SF)。  

成本-效果:基于医院信息系统,计算直接医疗成本(器材、住院、并发症处理);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用 EQ-5D-5L 中国积分换算;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  

12 个月二期通畅率(再次介入仍保持功能)。

2.8 随访方案  

术后 1 d、1 周、1 个月、3 个月、6 个月、12 个月门诊随访。彩超由两位 10 年以上经验技师独立完成,不一致时取均值。

2.9 样本量估算  

基于前期数据,假设 6 个月一期通畅率 US-MS 80% vs B-MS 60%,α=0.05,功效 80%,考虑 20% 失访,需 120 例。

2.10 统计方法  

SPSS 27.0 及 R 4.2.1。连续变量 t 检验或 Mann-Whitney U;分类变量 χ² 或 Fisher。Kaplan-Meier 曲线+Log-rank 检验。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通畅率影响因素。成本-效果分析采用 Bootstrap 1 000 次抽样。双侧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  

共筛选 152 例,随机 120 例,每组 60 例。两组在年龄、性别、BMI、透析龄、合并症、术前血流量、血管内径等方面均衡(表 1)。

3.2 主要终点  

6 个月一期通畅率:US-MS 组 49/60(81.7%),B-MS 组 37/60(61.7%),差异显著(P=0.018)。Kaplan-Meier 曲线见图 1A。

3.3 次要终点  

技术成功率:US-MS 100% vs B-MS 90%(P=0.03)。  

操作时间:US-MS 4.2 ± 1.3 min vs B-MS 6.4 ± 1.9 min(P<0.001)。  

并发症:US-MS 4 例(血肿 2、穿刺失败 2);B-MS 10 例(血肿 5、穿刺失败 3、假性动脉瘤 2);总并发症发生率 6.7% vs 16.7%(P=0.045)。  

疼痛评分:US-MS 2.1 ± 0.8 vs B-MS 3.5 ± 1.1(P<0.001)。  

PROs:US-MS 组 EQ-5D-5L 指数值 0.88 ± 0.12 vs 0.81 ± 0.15(P=0.007);KDQOL-SF 满意度评分 78.5 ± 9.2 vs 71.3 ± 11.4(P<0.001)。  

成本-效果:US-MS 组人均总成本 ¥8 420,B-MS 组 ¥7 960;QALY 分别为 0.456 vs 0.431;ICER=¥3 800/QALY,低于中国支付意愿阈值 ¥10 000/QALY。  

12 个月二期通畅率:US-MS 46/60(76.7%) vs B-MS 33/60(55.0%)(P=0.012),Kaplan-Meier 曲线见图 1B。

3.4 多因素分析  

Cox 回归显示,超声引导(HR 0.46,95%CI 0.26-0.81)、术前血流量 >400 mL/min(HR 0.59,95%CI 0.35-0.98)及支架置入(HR 0.48,95%CI 0.25-0.93)为 6 个月一期通畅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4 讨论  

4.1 主要发现  

本研究首次以 RCT 证实,US-MS 技术在成熟不良 AVF 的二期开通中,可显著改善 6 个月及 12 个月通畅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疼痛,且具备成本-效果优势。

4.2 与既往研究比较  

既往观察性研究提示超声引导可提高成功率 10%–15%,但样本量小[4]。本研究通畅率差异达 20%,可能与严格纳排、标准化超声流程及术者经验(平均 200 例/年)有关。

4.3 机制探讨  

超声可精确测量血管深度、内径及分支,避免重复穿刺;改良 Seldinger 以微穿刺针替代粗针,减少内膜损伤;球囊+支架联合应用可即刻恢复血管腔径,延长通畅时间。

4.4 患者体验与经济学  

疼痛 VAS 下降 40%,EQ-5D-5L 提升 0.07,透析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ICER ¥3 800/QALY 远低于阈值,提示每投入 3 800 元可多获得 1 个 QALY,具有推广价值。

4.5 局限性  

单中心研究,外推需谨慎;开放标签设计存在偏倚;随访 12 个月,长期通畅率需继续观察;成本-效果未纳入间接成本(误工、交通)。

5 结论  

超声引导下改良 Seldinger 技术在成熟不良 AVF 的二期开通中具有显著临床、经济及人文优势,建议纳入临床路径并推广。

致谢  

感谢医院血管通路团队、超声科及护理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