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常用药物伤肝机制与风险警示
时间:2025-07-28 17:33:25
在日常生活和医疗实践中,药物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某些常用药物若使用不当,可能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肝脏作为人体的“化学工厂”,负责代谢和解毒,而部分药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可能直接攻击肝细胞。以下是两种典型伤肝药物的机制解析与风险提示。
对乙酰氨基酚:镇痛退热药背后的肝毒性危机
对乙酰氨基酚(英国称“扑热息痛”)是家庭药箱中的常客,用于缓解发热和轻中度疼痛。然而,其代谢途径暗藏风险。正常剂量下,药物通过肝脏代谢为无毒的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排出体外;但过量时,代谢途径超负荷运转,会生成一种名为**N-乙酰-p-苯醌亚胺(NAPQI)**的剧毒中间产物。
NAPQI的毒性如同“失控的火焰”:肝脏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本可中和它,但过量服药时,谷胱甘肽被迅速耗尽,剩余的NAPQI便与肝细胞内的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结合,导致肝细胞膜破裂、细胞坏死。这一过程表现为血浆转氨酶(如ALT、AST)水平飙升,临床可见急性肝衰竭,严重时需肝移植甚至致命。
风险场景警示:
叠加用药:许多复方感冒药含对乙酰氨基酚,混用易超每日最大剂量(成人通常不超过4克)。
饮酒者高危:酒精消耗谷胱甘肽,进一步削弱肝脏解毒能力。
儿童误服:剂量计算错误或糖浆剂型滥用可能导致中毒。
异烟肼:抗结核药的“双刃剑”效应
异烟肼是结核病一线药物,但其肝毒性机制复杂。一方面,药物本身代谢产生的酰化剂可直接损伤肝细胞,属于固有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另一方面,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免疫介导的肝损伤,表现为再次给药后肝酶快速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异烟肼与肝药酶的相互作用加剧了风险。它是肝药酶抑制剂,会减缓其他药物(如抗癫痫药)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若与肝药酶诱导剂(如利福平)联用,反而加速毒性代谢物生成,形成“代谢风暴”。
临床管理要点:
监测窗口:结核病患者用药初期需每2-4周检测肝功能。
基因筛查:部分人群因N-乙酰转移酶基因变异,代谢速度慢,更易中毒。
抗生素类:隐蔽的肝损伤推手
除上述药物外,部分抗生素(如红霉素、磺胺类)也可能通过类似机制伤肝。例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诱发胆汁淤积性肝炎,而磺胺类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性肝损伤。这些药物通常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长期或超量服用风险显著增加。
护肝的黄金法则
1.严格遵医嘱: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尤其是慢性病患者。
2.避免混用药物:告知医生所有在用药物,包括保健品。
3.高危人群筛查:肝功能不全者、老年人、酗酒者需个体化用药方案。
4.早期识别症状:乏力、恶心、黄疸或尿色加深应立即就医。
肝脏的沉默性使其损伤往往到晚期才显现。理解药物伤肝的机制,本质是掌握一把“安全钥匙”——在疗效与风险间找到平衡,才能让药物真正成为健康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