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鉴别指南

时间:2025-07-14 16:03:34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这对“病毒表兄弟”,常让家长混淆不清。它们如同夏季活跃的双胞胎,看似相似却各有特点。掌握它们的鉴别要点,不仅有助于早期识别,更能为家庭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家族档案:相似基因与共同习性

这对“表兄弟”同属肠道病毒家族,柯萨奇病毒是两者共同的幕后推手,尤其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发,而手足口病还可能由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导致。它们偏爱湿热环境,每年5-7月如同病毒界的“暑期档”,通过飞沫、接触和粪口途径在婴幼儿间快速传播,3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80%。这种传播特性恰似幼儿园里的“击鼓传花”,一个喷嚏或沾染病毒的玩具就能让病毒迅速扩散。

二、症状鉴别:疱疹地图揭示身份密码

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疱疹分布图”。疱疹性咽峡炎犹如口腔后部的“火山喷发”,集中在咽峡部、软腭和舌根,初期呈现红斑,逐渐发展为灰白色疱疹,破溃后形成疼痛性溃疡,如同口腔内撒了一把滚烫的砂砾。而手足口病的疱疹则像散落的“红色信号灯”,除了口腔黏膜,还会出现在手掌、足底、臀部甚至膝盖,形成直径1-3毫米的扁平丘疹,部分疱疹中心凹陷如火山口。

发热表现也暗藏玄机。疱疹性咽峡炎起病急骤,常伴随39℃以上的“高烧冲锋”,持续2-4天如同体内点燃的烽火台。而手足口病发热相对温和,约半数患儿仅有低热,甚至完全不发热,更像是一场暗流涌动的潜伏战。

三、病程发展:时间线里的疾病剧本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如同快闪戏剧,从发热到疱疹破溃通常不超过5天,溃疡愈合后很少留下痕迹。手足口病则可能上演多幕剧,典型病程分为五期:潜伏期、发热出疹期、神经系统受累期(重症前期)、心肺功能衰竭期和恢复期,大多数患儿停留在前两期,但需警惕EV71型病毒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四、家庭护理:病毒对抗战的三重防线

1.隔离屏障:发病首周是病毒传播的“黄金时间”,需居家隔离2周。建议将患儿玩具单独消毒,如同设立“病毒隔离区”,餐具煮沸20分钟以上可有效杀灭顽固病毒。

2.症状管理:对于高热患儿,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如同给身体“物理灭火”。咽痛剧烈时,冰凉流质食物如酸奶、果冻能形成“保护膜”,缓解吞咽疼痛。

3.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清洁口腔,轻柔动作如同“晨露润泽花朵”,避免刺激溃疡面。维生素B2溶液涂抹患处,可加速黏膜修复。

五、预警信号:需要专业介入的红灯警报

当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体温>39℃超3天)、肢体抖动如“触电”、呼吸急促(>40次/分钟)或皮肤花纹等表现时,提示可能进入重症阶段。这如同身体拉响的防空警报,需立即就医。特别要注意手足口病患儿在病程2-5天出现的异常症状,此阶段是重症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这对“病毒表兄弟”虽来势汹汹,但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家长掌握“疱疹定位法”和“重症识别法则”,配合科学护理,就能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疾病周期。值得注意的预防差异在于,手足口病已有EV71型灭活疫苗,而疱疹性咽峡炎尚未有特异性疫苗,加强手卫生和环境卫生仍是通用防护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