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医闹风波:术后并发症引发的暴力冲突
时间:2025-06-20 10:45:36
2025年6月6日下午三时许,医院急诊科走廊回荡着急促的呼叫铃。原本用于紧急救治的绿色通道,此刻却挤满了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护士站前台的病历本散落一地,心电监护仪的导联线如被扯断的琴弦般垂落。这场因术后并发症引发的医闹风波,在初夏的闷热中持续发酵。
导火索:术后并发症引发家属不满
据院方手术记录显示,63岁患者张某接受胆囊切除术后次日出现低热症状,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至13.5×10⁹/L(正常值为4-10×10⁹/L)。主治医师李平解释这是"术后常见应激反应",建议继续观察。这个专业判断在患者家属眼中却成为"不负责任"的证据——犹如在干燥的草原上擦亮火柴,家属的焦虑情绪瞬间被点燃。
冲突升级:三小时的情绪失控现场
6日下午两点,患者体温升至38.5℃。家属代表张某某(患者长子)带十余人冲进医生办公室,要求"必须给个说法"。监控画面显示,人群如潮水般涌入狭小空间,主治医师被逼至墙角。护理部主任王芳回忆:"他们像被困在暴雨中的行人,把焦虑转化成语言暴力。"辱骂声浪中,护士长的眼镜被甩飞,重重撞在墙上,镜片裂痕如蛛网般蔓延。
暴力爆发:保安筑起人墙防线
当患者侄子将病历夹砸向医疗设备时,警报声如同发令枪响。医院安保主管赵强带领12人组成的防暴小队进场,这些每周接受特训的保安如同移动的隔离带,将失控人群分隔成三个区域。统计显示,冲突造成3台心电监护仪、2辆急救推车受损,经济损失约8.5万元——相当于这家三甲医院急诊科三天的耗材支出。
执法介入:警方带走五人调查
辖区派出所17:20分接警,四辆警车闪着红蓝光划破黄昏。民警到场后,现场如同被按下暂停键的闹剧。执法记录仪显示,民警采用"三点定位法"问询:涉事者、目击者、监控视频三线印证。目前5名主要涉事人员被带走调查,他们的手机相册里存着近200张现场照片,这些都将成为关键证据。
医疗暗礁:并发症发生率之困
肝胆外科主任周明翻开厚重的统计台账:"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2.8%,这个数字放在全国医疗系统都是优秀水平。"但公众认知常存在偏差,就像人们总认为飞机失事率高于实际数据。医院公示栏显示,该院年均开展胆囊手术1500例,按此概率计算每年约42例可能出现并发症——这个数字放在整个医疗体系里,不过如同大海中的几粒细沙。
应急机制:危机中的系统响应
当辱骂声穿透走廊时,医院的"五级应急响应"程序已悄然启动。行政楼三层的应急指挥中心里,六块监控屏幕实时切换不同视角。医务科主任杨莉按下绿色按钮,全院广播系统开始循环播放"请保持就医秩序"的提示。这种机制如同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个齿轮都对应着特定预案,从语言冲突到肢体暴力共有12种处置流程。
行业镜鉴:从个案看系统漏洞
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家指出,此次事件暴露出医患沟通的"三秒断层":医生用3秒钟说专业术语,患者需要3分钟消化理解。建议推广"双轨告知制",即医疗文书与白话解读同步送达。数据显示,采用该制度的医院,医闹发生率下降37%,就像在湍急的河流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夜幕降临时,急诊科的日光灯重新亮起。保洁人员擦去地砖上的脚印,护士们默默整理被掀翻的药品车。玻璃窗外,警车的尾灯在雨中渐渐模糊。这场风波留下的不仅是破损的医疗设备,更在行业安全防护网上撕开一道需要共同修补的裂缝。根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涉事家属或将面临治安管理处罚,而医院方面,则连夜召开会议商讨升级医患沟通方案——在维护医疗秩序的道路上,每个环节都在寻找着安全与温情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