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科学应对常见症状:发热、鼻塞、头痛、咳嗽与乏力的正确护理指南
时间:2025-05-26 16:59:40
一、发热:别急着捂汗退烧
发热是身体对抗感染的“防御信号”,但护理不当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儿童发热时,家长常犯的误区是“过度捂汗”,以为多穿衣服能逼退烧。其实,体温调节中枢就像“恒温器”,过度捂汗反而影响散热,加重不适。正确做法是保持环境通风,用温水擦拭额头、腋下等部位物理降温。
孕妇发热需格外谨慎,尤其是孕早期,盲目用药可能影响胎儿。建议优先选择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并补充水分,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而老年人反复发热可能提示感染未控制,如泌尿系统或呼吸道感染,需及时排查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常见误区:滥用抗生素(如一发烧就吃头孢)可能破坏免疫力,尤其是病毒性感染时无效。正确做法是先明确病因,再遵医嘱用药。
预防关键:勤洗手、多通风,减少病原体接触;日常可通过均衡饮食(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增强免疫力。
二、鼻塞:别让“通鼻”变“堵鼻”
鼻塞时,鼻腔黏膜像“充气的气球”,肿胀堵塞气道。很多人为了快速缓解,频繁用棉签挖鼻孔或自行滴鼻药,结果反而刺激黏膜,加重水肿。比如儿童鼻塞,家长若反复清理分泌物,可能损伤鼻黏膜,导致反复感染。正确做法是用生理盐水喷雾湿润鼻腔,软化分泌物后自然排出。
上班族长期待在空调房或接触粉尘,易因环境干燥或过敏引发鼻塞。建议多开窗通风,使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50%左右,避免鼻腔“沙漠化”。
误区提醒:感冒鼻塞时,单纯靠“喝热水、多穿衣”并不能根治。若伴随黄脓涕或持续超过一周,需警惕鼻窦炎,及时就医。
预防贴士: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如火锅、冰饮),减少黏膜充血;外出戴口罩,阻隔冷空气或过敏原。
三、头痛:别让压力“压垮”神经
头痛像“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上班族因久坐、用脑过度,易出现紧张性头痛。护理误区之一是“忽视休息”,以为吃止痛药就能解决。实际上,长期依赖药物可能掩盖颈椎病、高血压等隐患。建议工作时每30分钟活动肩颈,用“米字操”放松肌肉。
孕妇头痛可能与激素变化或贫血有关,需避免擅自服用布洛芬等药物。可通过冷敷太阳穴、听轻音乐缓解,同时监测血压。
老人头痛需警惕脑血管风险,如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可能是脑出血前兆,应立即就医。
预防关键:规律锻炼(如散步、瑜伽)释放压力;避免长时间盯屏幕,用“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缓解视疲劳。
四、咳嗽:别盲目“镇压”呼吸道
咳嗽是身体的“清道夫”,帮助排出痰液和异物。但很多人一见咳嗽就吃止咳药,反而让痰液滞留,加重感染风险。比如儿童咳嗽,家长若过量喂止咳糖浆,可能掩盖肺炎症状。正确做法是少量多次喂温水稀释痰液,同时拍背助排痰(手掌呈空心状,从下往上轻拍)。
孕妇咳嗽需避免含可待因的药物,可尝试蜂蜜柠檬水润喉,或遵医嘱使用雾化治疗。
误区提醒:咳嗽期间喝冷饮会刺激咽喉,像“冰水浇灭火焰”,让黏膜收缩更敏感。建议选择温盐水漱口,减少刺激。
预防贴士:保持室内湿度,避免烟雾、油烟刺激;增强免疫力可多吃银耳、梨等润肺食物。
五、乏力:别把疲劳当“常态”
乏力像“身体电量不足”,但不同人群原因各异。上班族因熬夜、压力大,易陷入“越累越失眠”的恶性循环。误区之一是靠咖啡、浓茶提神,导致神经长期紧绷。建议午间小睡20分钟,比咖啡更“充电”。
孕妇乏力多与贫血或激素变化有关,可补充铁剂(如红肉、菠菜)和维生素B12,同时避免久站。
老人乏力可能是慢性病(如糖尿病、甲减)的信号,需定期监测血糖、甲状腺功能。
预防关键:三餐定时,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运动选择温和项目(如太极、八段锦),避免过度消耗。
总结:科学护理的“四字口诀”
防:勤洗手、多通风,切断病原体传播链。
察: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及时就医排查隐患。
适:避免过度护理(如捂汗、频繁用药),尊重身体自愈力。
调:结合饮食、运动、睡眠,打造“抗病金钟罩”。
健康问题无小事,对症护理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