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腹股沟肉芽肿
时间:2024-12-30 15:37:05
腹股沟肉芽肿(granuloma inguinale)是一种慢性、轻度传染的性传播疾病,由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此菌在感染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内表现为一卵圆行小体,称为杜诺凡小体(Donoyan body),故本病又叫杜诺凡病(Donovanosis)。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以肉芽组织增生性斑块为主征,肛门、外阴处为好发部位,形成无痛性溃疡,并可自身接种。
诊断
根据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如初发生外生殖器结节,特异性的边缘隆起,牛肉红色无痛性肉芽肿溃疡)及实验室检查确诊。镀银染色可在病理组织切片中找到Donovan小体。但最好是采用组织涂片来找Donovan小体,即在病变边缘部穿刺活检,或行深部切开取一小块组织,用两块玻片将标本压碎,自然干燥、甲醛固定,再用Wright或Giemsa 染色镜检。在大单核细胞浆的囊性间隙区内可见Donovan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1-2μ m,其荚膜被染成围绕于细菌的一嗜酸性致密区带,因染色质浓集于极,故看上去象一个闭合别针。特征性的单核细胞直径为25-90μm,内有许多含Donovan小体的囊性区。
治疗措施
本病用抗生素,特别是土霉素、四环素以及链霉素均有效,一般疗程不少于10-15天为宜,每次mg,1日4次。青霉素无效。以往预后不良,近代由于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预后已大有改观。
病原学
本病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是一个细胞内微生物,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细菌,近年有人认为本菌是一种裂殖菌,存在于肉芽组织中的单核细胞内外,在空胞中组成巨噬细胞,大小为0.6μm×1.5μm,此细菌的组织球,有时因多核白血球、巨噬细胞增殖在细胞内的空泡中可集聚20-30个,向细胞放出,故又称Donovan小体。
肉芽肿荚膜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中培养难以成功,其生物学性状基本不明,但有人将该菌接种在含孵鸡卵黄培养基中培养成功,但将培养出的病原体再给人接种,并未发生象腹股沟肉芽种样病变。由于人工培养基培养不能成功,细菌学检查极为困难。用血清学检查也不易证明。
镜检:从病灶部取一小块病变组织,制成涂抹干燥待检标本,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镜检倍数10×100倍油浸观察,肉芽肿荚膜杆菌为大型的组织球集聚在原生质内形成Donovan小体,并呈蓝黑色。虽经卵黄囊内接种取得成功,证明无运动性,革兰氏阴性,但在临床上很少有实用价值。病理组织活检;从肉芽组织边缘深部取材,活检程序用姬姆萨染色,可见蓝黑色的Donovan小体,电镜下同样可见其小体。
流行病学
除性交传播外,也能借阴虱传播,故属于慢性传染病,好发部位除阴部、股部外,还能侵犯面部、背部等位置,值得警惕。 临床表现
1.潜伏期:8-84天不等,但多数于性接触后30天发生。
2.损害部位:主要发生于生殖器部位如男性包皮、冠状沟、龟头、阴茎体、阴茎系带和女性的大小阴唇、阴唇系带等处。女性病损常自阴唇系带起,沿外阴向前呈“V”形发展。10%-15%患者可累及肛周(尤是同性恋者)及腹股沟。约6%病人可经血行或淋巴途径播散到非生殖器部位及内脏器官,如颈、鼻、口腔、四肢、胸、腹、臀、肠、肝、肾、骨髓及关节等部位。孕妇容易发生血行播散,分娩可使宫颈病变向上蔓延至宫内。
3.皮损形态:由丘疹、水疱、脓疱等,伴有剧痒,经搔破或自破形成溃疡,溃疡面柔软,有黄色分泌物渗出,周围稍发红,表面附有浅灰白色或黄色苔,并有恶臭味,数个溃疡相融合,逐渐扩大面积,一般无自愈倾向,固定的溃疡形成块状,其溃疡底面组织增生,形成肉芽隆起。分泌物的传染性及破坏性很大,由于自身播散该溃疡沿皮肤皱襞扩大或一方形成溃疡而向他方向外扩展,呈蛇形状,重症者阴茎、阴唇等可遭破坏,甚至达到深部组织,如此发展多为混合感染所致。女性阴唇肿大时可呈象皮病样改变。皮肤上发生病变,但很少侵犯淋巴腺,很少向内脏转移,结核菌素反应阴性。
该病经过很慢,甚至数年,其中也有未经治疗而自愈,但有时再发。
后遗症:可因淋巴管堵塞发生外生殖器如阴唇、阴蒂、阴茎、阴囊等呈假性象皮病,亦可因瘢痕及粘连引起尿道、阴道、肛门等处狭窄,亦可癌变及引起外生殖器残毁。
腹股沟肉芽肿与淋巴肉芽肿的区别
腹股沟肉芽肿,又叫热带腹股沟肉芽肿、第五性病,腹股沟肉芽肿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容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症状也不同。本病的病原体是肉芽肿荚膜杆菌,可引起外生殖器等处皮肤及粘膜发炎并形成溃疡,腹股沟肉芽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腹股沟肉芽肿主要通过性交传染,但也可通过接触和阴虱传染。
感染肉芽肿荚膜杆菌后,经过10-40天的潜伏期,就会出现症状,病损多发生在外生殖器、会阴、肛门、腹股沟等处,尤以多毛部位最易发生。最初是发硬的皮疹、结节和水疱,并迅速形成溃疡,流出很臭的脓液。溃疡不断扩大加深,使外生殖器受到严重破坏,甚至造成生殖功能残疾。本病有3个明显特点:一是病损附近的淋巴结不肿大;二是虽发生溃疡但不引起疼痛;三是溃疡表面呈牛肉红色,边缘卷起来呈堤状,高出表面,与周围分界清楚。
腹股沟肉芽肿的传播及表现
腹股沟肉芽肿病原为肉芽肿荚膜杆菌,又称肉芽肿性多诺万氏菌。本病主要通过性交传染。潜伏期为2~30天。损害部位8O%在生殖器(包皮、龟头、阴唇),初为单个或多个皮下结节,与皮肤粘膜粘连,破溃形成溃疡引起肉芽肿,表面清洁,有鲜红肉芽,境界清楚,不痛,8O%肉芽肿呈增生性肉芽组织,但较软,牛肉色,易出血。基底干燥或湿润,上有膜样渗出物,轻度压痛。
边缘下垂呈卷边状。因自行扩大和自行接种,溃疡变大,有卫星损害,无色素改变。原发疹与卫星疹可融合成斑块性肉芽肿。边缘呈弧形。局部淋巴腺常肿大。但通过血液和淋巴,可延及眼、面、唇、喉、胸、骨、内生殖器,也累及腹股沟、会阴和肝脏。分泌物臭。淋巴腺不受累,但可因继发感染而肿大。 久之溃疡边缘外翻,溃疡面有上皮疤痕形成,可引起巨大疤痕及橡皮肿。可出血,不治疗可延续1O~2O年不愈,并易发癌肿。原发于腹股沟处者常先为皮下结节,继而肉芽肿形成称假性横病,(易误为淋巴腺病),破溃形成溃疡。侵蚀生殖器、肛门,形成层管,色素脱失,假性橡皮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