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征稿启事

时间:2024-11-12 16:49:27

image.png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 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本刊以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 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等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新技术、诊疗经验, 旨在促进医学信息交流和医学科学发展,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本刊辟有述评、专家笔谈、论著、技术方法、科研快报、重要进展简报、获奖工作综述(指近期获部委以上奖项的科研工作综述)、临床病理(病例)讨论、疑难/罕见病例分析、学科交叉、综述(特邀)、短篇论著、病例报告、讲座等栏目,欢迎国内外作者踊跃投稿。

 本刊实行严格的专家审稿制度, 依据学术质量取舍稿件。对于经审稿、定稿认定的有重要创新的研究成果, 本刊将以最快的速度刊出。来稿若有重大意义或为国际首报者请予说明并提供相关依据。

1  对来稿的要求及投稿注意事项

  1.1  对来稿的要求    来稿应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 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炼、图表简明。文章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 要提交本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函复印件, 同时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并在文章中加以说明。文章评审通过后,所有作者需和编辑部签署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

作者在文末需声明:(1)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2)作者贡献声明:根据作者对本文在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分析整理数据、撰写审定论文等方面的贡献分别阐述。

1.2  投稿    请访问《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网站 http://bjdxxb.bjmu.edu.cn,按照提示与引导将稿件上传,若图文件过大,插入到word文件后无法上传时, 可单独上传图片。并请将1份纸质稿(需用A4纸小4号字隔行打印)、单位介绍信(注明材料真实可靠、 无一稿多投、署名无争议和不涉及保密问题等,或在本刊网站首页下载中心下载“论文投稿单位介绍信”)、伦理委员会批准函复印件和稿件审理费(北京大学校内稿件15元, 校外稿件40元)邮寄或送交编辑部。邮寄地址: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北京大学医学部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电话:(010)82801551    电子信箱:xbbjb2@bjmu.edu.cn

1.3  作者可登录本刊网站查询稿件处理情况。若在收到本刊收稿函后3个月内未收到稿件取舍的通知, 系仍在审理中。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 切勿一稿多投。

1.4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有删改权, 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将征得作者同意。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返回者, 视为自动撤稿。

1.5  稿件确定刊用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来稿(除会议专刊等另有约定外)刊出后,将酌致稿酬(含许可费,转许可费),并赠当期杂志。

2  撰稿要求

2.1  文题    文题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主题, 一般不宜超过25个汉字, 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避免用“……的研究”、“……的观察”等非特定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2.2  作者    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责任作者,并给出其电子邮件地址。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 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署名作者的人数和顺序由作者自定, 在编排过程中原则上不应再变动, 任何署名的改变要有全部作者签名同意的书面材料。作者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及科室名称, 另加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并请提供通信(责任)作者姓名及其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不同单位的作者在姓名右上角标示角标1, 2……,并在其工作单位前相应标出1, 2……。在有英文摘要的文章中需在英文题目下提供与作者中文信息相对应的所有英文信息。

2.3  摘要    中文摘要不少于500字, 英文摘要要更详细些,且不少于350个实词。论著、技术方法和科研快报应附中、英文摘要,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采用结构式摘要的形式,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该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四部分,每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疑难/罕见病例分析栏目应附中、英文摘要,英文摘要放在中文摘要后;综述、病例报告只需附英文摘要,放在正文后;这些栏目的摘要采用非结构式摘要的形式(不用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

2.4  关键词    每篇文章需有3~5个关键词, 请尽量选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中的词。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2.5  研究设计    对调查设计应写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实验设计应说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等);对新药临床试验设计应写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 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 受试对象的纳入和剔除标准等, 并应说明质量控制的方法。

2.6  统计学处理    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及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如t=3.45,  P<0.01);当涉及到对总体参数的推断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对于定量资料, 一般应采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表达, 并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 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散点图上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则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尽可能运用多因素统计分析方法, 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 分母不宜小于3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的涵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一律用斜体。

2.7  医学名词    以由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 或者登录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官方网站查询,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著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最新版本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7)为准, 不用商品名。

2.8  量和单位    执行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系列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 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与符号。量符号以斜体拉丁或希腊字母表示(除pH用正体外), 例如m (质量), t (时间), λ(波长)等。单位符号一律以正体字母表示, 例如g (克), m (米)等。在图表中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应采用“量/单位”的标准化形式, 例如, “t/h”(时间单位“小时”), “p/kPa”(压力单位“千帕”)等。

2.9  数字    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10  图表    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中、英文对照的题目。说明性资料以英文书写并置于图(表)下方。要合理安排并用英文书写表格的纵、横标目, 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同一指标数据保留的小数位数应该相同, 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一位。图不宜过大, 最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 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若刊用人像, 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 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引用已发表的图, 须注明出处, 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2.11  缩略语    必须使用缩略语时, 于首次出现处先写其中文全称, 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 后两者间用“, ”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 也可不注其英文全称)。

2.12  志谢    对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接受委托进行某项工作的辅助人员, 以及给予指导、提供资助者, 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志谢内容加括号置于正文之后, 参考文献之前。

2.13  参考文献    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作者引用他人已发表的文、图、表或数据等, 需要在引用时列出参考文献以注明出处。本刊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 在正文引出处加方括号标注在句尾右上角, 或标注在引文作者的右上角。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文献, 亦应按照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来编码。论著的参考文献仅限作者亲自阅读过的主要文献, 近5年的文献应占50%以上。内部资料、个人通讯、待发表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文摘、综述等二、三次文献尽量不引用。参考文献中的作者, 1~3名全部列出, 3名以上只列前3名, 后加“, 等”或“, et al”。西文人名一律“姓”全拼在前, “名”缩写在后, 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人名同西文。西文文章题目中, 首词和专有名词的首字母大写, 其余一律小写。外文期刊的名称缩写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List of Journals Indexed in Index Medicus所列为准,或者登录PubMed在线查询。作者应仔细核对所引参考文献, 以保证各项内容准确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示例如下:

[1]安金刚, 张益, 张智勇, 等. 计算机辅助制作个性化钛网治疗眼眶骨折继发眼球内陷[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 40(1): 88-91.

[2]Fukunaga M, Suzuki K, Saegusa N, et al. Composite hemangioendothelioma: report of 5 cases including one with associated Maffucci syndrome[J]. Am J Surg Pathol, 2007, 31(10): 1567-1572.

[3]姜保国, 王洪, 张旭, 等. 外科学[M]. 3版.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 70.

[4]Sambrook J, Russell DW. Molecular cloning: A laboratory manual[M]. 3rd ed. New York: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2001: 50.

[5]萧钰. 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  (2001-12-19)[2002-04-15]. http://www.creader.com/news/20011219/200112190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