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写论文五种巧妙‘蹭热点’的方法
时间:2024-07-18 09:42:37
“蹭热点”在论文写作中,往往让作者们既爱又恨。他们热衷于追求学科内的热点词汇,自然而然地将“热点”与“创新”相联系,期望在尚未有太多人涉足的领域内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从而获得编辑的青睐。然而,这种追求也常常伴随着被退稿的挫败感。因此,我们常建议,特别是科研基础较弱的作者,不要盲目追求“热点”,因为在大人物也在追逐热点的情况下,小人物由于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等局限,大多数情况下难以与之抗衡,最终可能只是做了无用功。但如果仍不甘心,或由于其他客观原因不得不追求“热点”,也并非不可。关键在于不能采用与大人物相同的选题逻辑硬碰硬,而是需要掌握小人物“蹭热点”的选题策略,以达到让编辑眼前一亮的效果。以下结合核心期刊中的范文选题,总结小人物“蹭热点”的五种选题思路,以期为作者们提供相关参考。
一、热点词的“下沉”:聚焦“实践情境”
在“蹭热点”时,作者们应让热点词“下沉”,即更加聚焦,可以抓住与热点词相关的“实践情境”,避免选题过于宏大而空洞。“实践情境”一方面与热点词在现实实践中的表象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能体现出在应用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出研究者将“实践情境”理论化的求知欲望。
例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学术志向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中国高教研究》,2024年第2期)一文,作者并未直接研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育策略/路径”等宏大选题,而是聚焦在“学术志向发展”这一“下沉”后的现实情境上,探讨影响该实践情境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二、热点词“接地气”:匹配适切性研究范式
“蹭热点”时,不要一味针对热点词本身进行对策建议的探寻,这种探索一方面可能选题过于宏大,另一方面也可能因选题与自身身份不匹配而造成观点空洞。因此,为了让围绕热点词的选题更加“接地气”,可以选择与研究问题适配度高的研究范式进行探索。根据研究问题的清晰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范式:若研究问题不清晰,则适合做思辨研究来探求“是什么”;若研究问题较为清晰,则适合做量化研究方法来探求“为什么”;而质性研究则介于二者之间。
例如,《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参与对拔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基于“国家大学生学情调查”数据分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年第11期)一文,作者将主题词进一步下沉到“拔尖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上,并选择量化研究方法,因其研究问题较为清晰,即探究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对拔尖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机制与逻辑。
三、塑造“张力”:以学科“距离”创造陌生感
在论文写作上,我们一直强调不要局限在自己所在学科内,以免造成写作视野的局限性。因此,可以与其他学科的重要词汇进行“通力合作”,通过学科“距离”来创造一种“张力”,即产生选题上的陌生感,使得热点词具备跨学科的“张力”,从而使选题更为新颖。
例如,《论人工智能写作中的人物形象建构及其意义——以陈楸帆人机交互式科幻小说为言说中心》(《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一文,作者关注“人工智能”参与文学创作的过程,探究理性“技术”与感性“文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科“张力”来吸引读者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写作下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四、纵向回溯:与历史或经典对话
选题“蹭热点”也可以通过与历史或经典的对话来产生一种时间距离,从而实现选题的陌生感。如果一定要针对“热点词”展开研究而又毫无思路的情况下,可以从历史事实、经典理论或学说中寻找与当代热点词的“交汇”,体现出围绕热点词思考的系统性与体系性。
例如,《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审视》(《思想教育研究》,2024年第1期)一文,作者并未直接就“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探索,而是回溯历史,审视毛泽东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成果,从纵向回溯中获取重要的历史经验。
五、视野拓宽:站在“世界”立场上博采众长
“蹭热点”的另一个既能符合小人物的写作身份又能带来陌生感的便捷选题路径则是站在“世界”立场上博采众长。围绕热点词,可以看看别的国家是否有相似的概念、他们的经验如何,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或吸取教训,从而通过这一空间距离来实现小人物在“蹭热点”上的突破。
例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学什么,怎么教——来自“美国K-12人工智能教育行动”的启示》(《中国电化教育》,2020年第10期)一文,作者将视野放眼于国际,从美国基础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行动中提取了有益于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诸多启示。
综上,作者们若想要追求社会或学科热点,可以从以上五种选题思路出发来思考自己的选题:让热点“下沉”以带来问题意识;匹配适切性的研究范式以使选题更加接地气;通过跨学科塑造学科距离、纵向回溯塑造时间距离、拓宽国际视野创造空间距离来使选题具备“张力”,从而使“蹭热点”的选题更具备陌生感,给读者及审稿编辑带来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