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9-06 11:00:49


        1.jpg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于1958年创刊,是一份创刊较早、学术性较强的综合性中医药期刊。本刊以中高级中医药科研、临床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中医药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重视理论探讨和方法论研究,提倡学术争鸣,突出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关注中医现代化探索和发展。本刊设有名家名师名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经典传承创新、中医药标准论坛、实验研究、医家经验、临床研究、文献研究与述评等栏目。


一、投稿要求

           请作者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作者投稿后即被默认为已阅读本刊《投稿须知》,并已理解和接受本刊《投稿须知》的内容和要求。


1.         请访问本刊网站进行在线投稿,稿件请用word文件格式。论文应涉及中医药领域,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逻辑性,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准确可靠、结构严谨、文字精练、图表简明、统计学处理正确。论文正文一般不超过5 000字(不包括摘要、图表和参考文献)。

2.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稿件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如不愿被修改者,请在来稿时说明。修改稿逾2个月不修回者,视为自动撤稿。

3.         本刊优先发表下列论文:①研究项目的论文,请注明基金项目来源、名称及编号(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4190,艾灸太赫兹光谱镇痛效应及穴位局部嘌呤信号分子启动机制);②创新性强、有重要指导性意义或发表后具有广泛引用价值的论文;③中医药领域杰出学术专家的论文。对于优先发表的论文,可在收稿3~6个月内刊发。

4.        临床研究或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作者应提供相关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文件。

5.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和“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所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6.        本刊拒绝一稿两投、重复发表稿件,并将对所有来稿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进行查重,请作者投稿前注意。

二、撰稿要求

         来稿中文一律使用宋体五号字体,英文一律使用 Times New Roman 五号字体,行距均为单倍行距。

1.标题

         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应以简明、具体、确切的词语概括文章的要旨,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英文题名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英文题名中尽可能不用冠词。

2.作者及单位

            来稿应介绍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的性别、出生年、学历、职称、研究方向等,以便国家有关信息部门作统计。作者署名位于题名下方。作者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章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通信作者。作者中如有外籍或港澳台人士,应附其本人同意的书面材料。论文署名一般不超过9名,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 , 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变动。工作单位包括工作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英文应与中文作者和单位对应,姓氏的汉语拼音仅首字母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汉语拼音仅首字母大写。

文题和署名书写示范例:

xxxx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xxxxxxxx

刘某某1 ,王某某2 ,陈某某1 ,李某某1▲

(第一作者放在第一位,通信作者需在名字右上角用实心三角形标记;名字上标的数字区分的是作者不同的单位,如都属于同一单位,则不标记!)


(1.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230031;2.成都市XXXXX医院,四川 成都 610000)


Curative Clinical ……Chronic Renal Failure Patients

Liu  Moumou1, Wang  Moumou2, Chen  Moumou1, Li  Moumou1▲

 (1.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China;2. Chengdu XX Hospital, Chengdu, 610000, China)(格式:单位名称,城市名称,邮编,国家/地区)

3.摘要

            实验性论文摘要为四要素式摘要,即目的、方法、结果(主要数据)和结论4部分,冠以标题,连续排列。结论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是文章的主要结果、论点的总体概括。如果没有结论,可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摘要应概括全文内容,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要写成引言或研究背景。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认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中若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医家经验、综述等论文为叙述式摘要。中文摘要篇幅以200~500字为宜。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每篇选3~8个。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医学主题词表》、《中医药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 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各词之间以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分别列于中、英文摘要下方。

5.引言

            简明扼要地阐明研究的目的、意义,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思路、实验基础及国内外现状,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 “引言”二字也可以省略。

6.正文

            正文各部分都应简洁明了。层次标题一律用“1”,“1.1”,“1.1.1”等表示。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层次的数字序号顶格写。“1.1.1”层次空1个汉字接排标题。

           实验研究论文的正文一般分为材料、方法、结果和讨论4部分;临床研究论文的正文一般分为资料与方法、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结果和讨论4部分。

7.材料

           指论文实验中用到的主要药物、试剂、动植物和主要仪器应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规格。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涉及中成药的论文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

8.方法

            实验研究类文稿的造模方法、实验方法原则上应有相关参考文献作为依据。临床研究类文稿,请尽量采用公认的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并著录详细内容及参考文献出处,目前尚无公认的参考文献参考的,请注明自拟的原则及详细内容。

9.计量单位及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请参阅《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0.图表

            图(表)要精选,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图)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图(表)一般随文编排,先见文字后见图(表)。图(表)应有以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图(表)题,只有1个表或1个图,仍用“表1”或“图1”表示。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 顶左底右。说明性资料(图注)置于图片之下,图题之上,并在注释中表明使用的缩略语。图和照片要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彩版,并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本刊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其中数据应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编排,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若所有栏或大部分栏的单位相同,可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其余单位标注在相应的栏内。

11.统计学方法

            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结果应提供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和P值;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 时, 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同时, 还应给出95%置信区间。统计学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12.数字的用法

            执行GB/T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必须用汉字数字,如十滴水、十二指肠等;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间不加标点,如八九岁、六七米等;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引用古籍时,应与原版本一致,其版次、卷次、页码等可以照原样使用汉字数字。

13.医学名词

            以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药物名称应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中的名称,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14.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论文的新发现及对结果的分析、实验不足处,不重复引言及结果中已叙述的内容,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15.参考文献

             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二次文献、待发表论文和说明书等。综述性论文近5年以内文献不少于80%。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参考文献使用原语种撰写。按照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书写,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于正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对齐,并用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号并用“-”隔开 (示例:张三[1]指出……李四[2-3] 认为……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同一文献在论著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号,引文页码放在“[  ]”外, 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示例:张××[4]15-17……; 张××[4]55……; 张××[4]101-105……)。请勿使用尾注、软件等形式编辑参考文献。

            责任者的著录:3人以下全部著录, 3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 ,et al ”。责任者之间用“,”分隔。责任者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著录形式。欧美著者的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姓全大写;如用中译名,可以大写著录其姓全部字母,名只大写著录首字母。

示例: EINSTEIN  A或EINSTEIN  ALBERD (原题:Alberd  Einstein)。中国著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按 GB/T 16159—1996的规定书写,示例:ZHENG G M(原题:Zheng Guangmei)。


参考文献

专著

论文集

期刊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光盘

联机网络

数据库

文献类型标识

M

C

J

D

R

S

P

CD

OL

DB


参考文献书写示范例:

a. 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和学位论文

[序号]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文献类型标识]. 版本项.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1] 林文注.实验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7.

 [2]王夫子. 宋论[M]. 刻本. 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

[3] 赵耀东.新时代的工业工程师[M/OL].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8[1998-09-26]. http://www.ie.nthu.edu.tw/info/ie.newie.htm.

[4] PEEBLES  P  Z, JR. Probability, random variable, and random signal principles[M]. 4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1.

[5]白书农. 植物开花研究[M]∥李承森. 植物科学进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146-163.

[6]WEINSTEIN  L,  SWERTZ  M  N. 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M] //SODEMAN W A, Jr., SODEMAN W A. Pathologic physi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 Philadephia: Saunders, 1974:745-772.

[7] 罗心静.细胞外HSP70表达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b. 期刊

[序号]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名 [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

[1]张旭, 张通和, 易钟珍,等. 采用磁过滤MEVVA源制备类金刚石膜的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4):478-481.

 [2] CUELLO AC, BRUNO MA. The failure in NGF maturation and its increased degradation as the probable cause for the vulnerability of cholinergic neur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chem Res, 2007, 32(6): 1041-1045.


c. 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S]. 发布时间.

[1] 全国信息与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出版物格式分委员会. GB/T 12450—2001 图书书名页[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d.专利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名称: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OL]. 发布时间.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中国,01128777. 2[P/OL].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js-yx-new.asp?recid=01128777.2&leixin=0.

附常见规范性问题

内容

不宜采用的写法

正确写法

说明

单位

ml,µl,ug,

/(g·L-1)

mL,µL,µg,

mg/mL


克,小时,分钟,天,周

g, h, min,

d,w


rpm

r/min


进样量等

1.12-5.60

 µg

1.12~5.60 µg

应使用浪字线

数字与单位间

15mg

15 mg 

应空1格

表格

网格型等

三线表(简明型)


数字问题

三次

3次(应用阿拉伯数字)


常见错别字

体重,机理,成份,报导,其它,粘度,大肠杆菌

体质量,机制,成分,报道,其他,黏度,大肠埃希菌


须用斜体

统计学符号、公式中字母代号

P  F  k  s

f(自由度)SS  MS  等


P  F  k  s  f  SS  MS

 用斜体

正交表中因素等


A B C D  k  R

A B C D  k  R

A2B1C3  

 用斜体

回归方程中

X,Y,R2,r等

X,Y,R,r 

 用斜体


作者告知书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从2019年7月起正式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开放科学计划。将通过在文章上添加开放科学二维标识码(OSID码),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与业界同行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研究成果的途径,同时提供系列增值服务,提升论文的科研诚信。已被预录用的作者请按照本刊录用通知书要求,注册“OSID作者助手”工具账号,使用工具创建OSID码,将稿件中加入OSID码一起修回。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一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诚信的计划。通过OSID,作者可以使用电脑或手机上传简短的语音、视频、文字介绍,更加立体化地展示和传播科研成果,弥补纸刊载体的局限性,也可与本专业其他研究人员互动、交流,提升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率,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同时,让科研过程可追溯,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诚信质量。

OSID码包含以下内容:

①作者介绍论文的语音(可上传不超过5段语音,每段不超过10分钟),内容包括研究方向、研究目的、研究意义,还可以介绍自己在研究前的准备工作、研究过程中的趣事等,从而展现更多的研究细节;

②论文附加说明,可上传论文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使纸刊无法呈现的动态试验过程、模拟计算结果等,得到更直观的展示,同时为自己的论文提供科研诚信支撑;

③作者与读者在线交流问答,建立起论文的学术交流圈。

读者通过微信扫描论文上的OSID码,即可看到作者对文章的介绍,向作者提问,或针对有探讨价值之处与作者进一步互动沟通。

科技期刊数字化是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二维码作为纸质版和数字化产品的纽带,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通道以及更加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加入OSID计划,一方面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和讨论体验,另一方面能使作者更严肃负责地对待所著论文,促进优秀论文更好地传播,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