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30 10:45:51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新发传染病医学领域的第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CN11-9370/R。采取光盘版、印刷版、网络版、邮件版、手机报五位一体的出版形式,紧密结合国内外新发传染病医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充分发挥电子出版物的互动性和多媒体优势,为新发传染病与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为中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本刊办刊宗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采用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策略,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搭新发传染病的继续教育机会和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及时传播和普及新发传染病的最先进和科学的防控、诊治技术与方法,达到尽早遏制新发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提高新发传染病诊治水平,降低其病死率的目的 |
1 主要栏目: |
本刊常设栏目有院士论坛、述评、专题笔谈、专家论坛、论著、指南共识、病例报告、教育园地(视频)、会议纪要等。本刊特色栏目:①专院士论坛;②指南共识;③教育园地(视频)。 |
2 来稿要求 |
2.1 来稿请附作者单位推荐信,注明单位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 |
2.2 以电子邮件方式投稿的作者,请在主题中标注“投稿”字样。来稿要求字迹清楚,标点准确。文字应双倍行距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斜体字等,均请在稿件中说明。以纸质邮寄方式投稿的作者,请将最终稿邮寄到我编辑部,来稿要求字迹清楚,标点准确。文字应双倍行距打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斜体字等需逐一标明。 |
2.3 来稿首页请注明: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的通讯作者的姓名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和Email,并标明正文字数、表数及图数。 |
2.4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基金资助(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及复印件。 |
2.5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立即编号,并给回执,日后联系时请注明编号。在接到本刊回执3个月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书,系该稿仍在审阅中。作者若欲另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 2.6 对涉及生物医学研究项目的科学性、伦理合理性的文章,需经作者所在单位伦理委员会进行伦理审查,伦理审查通过方能投稿,并在文中说明已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
2.7 请自留底稿,不采用的稿件及图片一般不寄还。 |
2.8 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结合本刊具体情况,编辑部可作修辞等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则需征求作者意见。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按自动退稿处理。修改稿首页务请注明稿件编号。 |
2.9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使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人民卫生出版社所有。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和纸版等其他方式接受刊登的论文,未经人民卫生出版社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
2.10 来稿请发至《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编辑部信箱。或登录《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官方网站在线投稿。 |
3 撰写要求 |
3.1 文稿应具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层次清楚,文字精练,用字规范,文稿附图量不限,提倡多附图。论著性文章4000字左右,综述、专家论坛5000字左右,临床病案讨论、会议报道等一般不超过2000字,继续医学教育视频讲座为30~40分钟。当报告是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该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
3.2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中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 |
3.3 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依次排列,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做改动;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逗号“,”隔开。作者不属同一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连排时以分号隔开。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主要观点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方面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附证明信。 |
3.4 摘要:论著性文章需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400字以内,英文摘要250个实词左右。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英文摘要还应包括文题、文中所有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及邮政编码,其后加列国名。 |
3.5 关键词:论著需分别在中、英文摘要后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的词,可按下列方法处理: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列于最后。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表还如原为全称,“HBsAg”应标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
3.6 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医学名词以1989年及其以后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尚未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所编《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 |
3.7 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列出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 |
3.8 计量单位:执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一书。首次出现不常用法定计量单位时在括号内注明与旧制单位的换算关系。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 |
3.9 数字: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时,应写成5%~10%。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时,按下列方式书写:3 cm×4 cm×5 cm,不应写成3×4 ×5 cm3。 |
3.10 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③ t检验用英文小写 t,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④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 ⑤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⑥自希文小写υ;⑦概率用英文大写P。 |
3.11 图表:表随文排,图题、图注也随文排,并留适当空位。每幅图(表)应冠有中文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5∶7左右,有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及软盘。每3张图单独占1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张照(图)片均应有必要的图题及说明性文字置于图的下方,并在注释中标明图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图中箭头标注应有文字说明。照片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在背面标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电子图片采用jpg格式,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并应经过剪切后充分显示关键部分。所有的图在文中相应部分应提及。动态图像: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文中应标记为“动态图×”。视频资料要求图像清晰稳定,剪接顺畅,保持可能获得的最高清晰度模式,视频文件采用AVI格式,大小在5M以内。每个文件名均应与文中的名称相符,如“动态图×”。 |
3.12 参考文献:按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于右上角标出。文献应以近3~5年来发表的文献为主(≥50% ),不要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需著录起止页。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各条文献按序号顺序排列,序号编码加方括号。题名后必须标注文献类型。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识代码如下:即: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网上电子公告[EB/OL]。 |
举例: |
[1] 马长生, 周玉杰, 马煜,等. 北京地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3):165-167. |
[2] Miyasaka Y, Barnes ME, Gersh BJ, et al. Secular trends in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Olmsted County, Minnesota,1980 to 2000, and implications on the projections for future prevalence[J]. Circulation, 2006, 114:119-125. |
[3] 罗瑞德. 传染病讲座[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