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4 10:56:14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办刊宗旨为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传播中医药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应用,为中医药图书情报研究人员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主要报道中医药图书情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教学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图书情报领域的应用,促进中医药信息学学科的学术交流及人才培养。
本刊主要栏目:
专题论坛:最新科研进展及成果、理论探讨。
信息技术与中医药:计算机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中医药信息学、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
文献与情报研究:各研究领域热点分析、情报分析与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专利分析、科技查新。
图书馆知识服务:图书馆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
学术广角:中医药研究领域及图书情报领域的学术探讨。
经典与传承:古籍研究、经典文献研读、学术流派、名医经验、医案医话。
教学园地:教学方法、教材改革。
期刊研究:期刊评价、办刊之道、编辑与出版、编辑人才培养。
综述:中医药研究领域及图书情报领域的综述性论文。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1 本刊为图书情报类刊物,来稿务求实用、简洁、指导性强,反映图书情报学的先进水平;论点明确,论证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1.2 投稿前三看:①看投稿须知,投稿须知是各编辑部为使来稿符合该刊的性质、报道方向以及内容编排格式而制定的针对作者的文件;②看相应栏目的范文;③查看自己的论文。
1.3 为了加快稿件处理速度,本刊实行网上投稿,不再接受其他方式投稿。为了保证编辑部能够将相关信息准确传达到作者,注册投稿应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不宜让他人代投。
1.4 论文作者署名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内容者,并按其贡献度大小进行排序。论文一旦被录用,作者署名及排序不允许改动,故投稿时请认真核实。并请提交作者贡献度说明( 模板见官网“作者园地”下)。
1.5 建议投稿时同时上传单位介绍信及基金项目任务书扫描件。
1.6 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全称),负责与编辑部联系者的联系方式(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信箱)。
1.7 忌一稿多投、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虚假注释等。为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惩防并举,本刊编辑部已全面启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对来稿进行“论文相似性检测”,凡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将不予采用。对已通过本刊审稿、等待发表的稿件,作者要求撤稿时,须通过投稿系统提出撤稿要求,并给出申诉的文字意见。
1.8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作文字修改、删节。
1.9 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龙源期刊网收录,欢迎您登录查询。您也可以通过本刊网站(http://tsqb.cintcm.com)免费阅读及下载。作者将保留版权,拥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和署名权。同时自投稿之日起,本刊将获得该作品的首次出版权和网络传播权。编辑部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如您的文章不同意被上述数据库收录和开放获取,请于投稿时注明。论文一旦发表,若不涉及学术不端,或非主观故意的错误,则不再接受撤销网络版的请求。
1.10 本刊已加入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简称OSID)开放科学计划。OSID开放科学计划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面向学术期刊行业的一项开放科学公益性计划。每篇论文将拥有专属的OSID码(为二维标识码),作者可在码内对论文作者、研究背景、学术价值等问题进行语音阐述,也可上传论文的补充性数据与材料(图片或视频),使论文成果更加立体化展现,增强论文质量,提升论文的阅读量、下载量和引用率,扩大论文和作者的影响力。此项计划能帮助作者提升论文影响力,拓展学术人脉与资源,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与专家和业界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并提升科研诚信和媒体融合水平。
2 撰稿要求
2.1 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题名不应使用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简称、俗称等,也不应将原形词和缩略语同时列出。
2.2 作者署名与单位:①作者姓名写在题名下,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确需改动时必须提供单位证明和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证明;通讯作者应附有联系方法(电子邮箱或电话)。②作者工作单位写在作者姓名下,应注明全称,包括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和邮政编码。附有英文摘要的论文中,中国作者的姓名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注;汉族作者姓名姓在前,复姓连写,全部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间加连字符;名不缩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对于复姓或双名的汉语拼音音节界限易混淆者,应加隔音号“’”。少数民族作者姓名按照民族习俗,用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分连次序依民族习惯。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作者姓名的书写方式尊重其传统习惯。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英文摘要中作者单位著录项目应与中文一致,并应在邮政编码后加注国名。
2.3 摘要:论文的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字数要得当,一般不超过400字。数据挖掘、中药研究、文献研究等论文的中英文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①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一般用一两句话简要说明即可。应注意不是对文题的简单重复。②方法:简要介绍研究对象的选择、分组,主要检测指标与方法等。③结果:简要列出主要结果,包括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描述结果尽量用具体数据,必要时包括统计学处理结果。④结论:应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结果,得出主要结论,应注意与“目的”相呼应。专题论坛、图书馆学研究、综述等栏目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可采用指示性摘要,概述文章的主题,其目的是使读者对该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以250字为宜。中文摘要一般使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代号须注明全称或加以说明。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加括号中注明原文。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为了对外交流的需要,也可略详。
2.4 关键词:关键词是指论文中最能反映主题信息的特征词或词组。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标引原则是以主题词为主,若无相对应的主题词(新的专业术语)可直接选用关键词。主题词应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印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R类)与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医药学主题词表对应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印的《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选取。关键词应为全称,不能为非公知公认的缩写。一般每篇论文选取3~8个关键词,有英文摘要的文章,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2.5 数据挖掘、中药研究、文献研究等论文:一般分前言、资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2.5.1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是论文开头部分的一段短文,是文章的引子。主要概述研究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应标注相关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
2.5.2 资料与方法:①需注明资料来源,纳入、排除标准(给出依据,并于文后标注参考文献),分组方法,各组基线资料等。②在方法中,详述创新的方法及改良方法的改进之处,以供他人重复。采用他人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方法的出处,无须详细描述。③观察项目及指标要分别列出,特殊的检测指标及方法要详细说明。
2.5.3 结果: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结果应与观察指标对应。以数据反映结果时,不能只描述相对数(如百分数),应同时给出数据的绝对数。用表或图表示时,一般应先用文字简单介绍,引出图表。但避免图、表、文字三者内容重叠。图(表)题、图(表)例及其他文字说明应使用中文。
2.5.3.1 图:①应具备自明性,包括图序、图题、图例、图注。②应注意图的美观,不应加边框与底纹。③除圆图外,图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以5∶7左右较为美观。④图不宜过大,半栏图最大宽度不超过7.5 cm,通栏图不超过17.0 cm。⑤图的类型(线图、条图、百分条图、圆图、点图)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⑥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
2.5.3.2 表:应具有自明性,包括表序、表题、表头、表身、表注;表为三线表,要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组别一般为纵标目,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一般比可准确测量的精度多1位。
2.5.4 讨论和结论:着重讨论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及从中导出的结论,包括理论依据、实际应用价值、局限性,及其对进一步研究的启示,也可通过讨论提出建议、设想或改进意见等。应将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相比较,指出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异同点。将本研究结论与目的联系起来讨论。不必重述已在前言和结果部分详述过的资料或数据。
2.6 理论研究类论文:是指对有关学术理论作专题研究后所作的报告。如在借鉴新学科理论和方法后,对传统理论有了新的见解,加以论述;通过对某一专题文献的整理,对该问题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而作进一步阐述;在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加以阐述。撰写时应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有力。
2.7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应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撰写要点:①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②引用文献应具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对搜集到的文献有所取舍,应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文献要新,以5年内的文献为宜。③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引用由文献引用的而并未亲自阅读的文献,以免误解或曲解原意。④综和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要有自己的见解。⑤逻辑要合理,层次要清。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要有统一的构思。⑥文章结尾要有总结。对所阐述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重点评议,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⑦篇幅要适宜,以6000字左右为宜。参考文献数量以20~40条为宜。
2.8 层次标题及编号:①层次标题是对本段、本条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简短明确。同一级别层次标题的词组结构应尽可能相同,语气一致。②层次标题的分级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标题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4级,即1,1.1,1.1.1,1.1.1.1。③文内同时出现多个接排序号时,应依次用“1)”“⑴”“①”。
2.9 统计学方法:描述统计学方法时应说明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名称及版本。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陈述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应写明95%可信区间。统计学符号一律用斜体表示。当P<0.05或P<0.01时,应说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应说对比组之间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
2.10 计量单位与数字:①计量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1-93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②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2.11 名词术语与经典条文:经典条文出处、文字内容,包括标点务求准确;中医药名词术语应以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为准,可登录http://www.cnctst.cn/或http://shuyu.cnki.net/查阅。
2.12 中药名称:应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药名为准。
2.13 英文缩略语:论文中首次出现英文缩略语时应给出中文全称,后文则不再出现中文名称。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英文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2.14 基金项目:如果属于国家或部、省级等基金或攻关项目的研究论文,须标注基金类别及编号(请在论文首页醒目处标注),并及时提供基金项目证明扫描件。
2.15 致谢:对给予工作方便或提供技术性帮助、指导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
2.16 其他信息:为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规范相关行为,本刊论著、实验研究、中药研究与开发等栏目的研究类论文,在投稿时应附有作者贡献度、利益冲突、伦理要求、作者声明等相关信息。
2.17 参考文献:引用参考文献是反映论文的科学性及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体现,并可向读者进一步提供有关信息。作者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为亲自阅读过的、主要的、发表于正式出版物上的原始文献。要避免引用摘要简讯、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若确有必要引用,可用括号插入正文,并应征得原作者的书面许可。著录格式执行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基于标准中的文献种类较多,且采用专业用语进行描述,不易作者理解和掌握。以下举例说明。
1 专著:以单行本或多卷册(在限定的期限内出齐)形式出版的印刷型或非印刷型出版物,包括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会议文集、汇编、标准、报告、多卷书、丛书。
1.1 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1.2 示例
[1] 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2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2] 陈登原.国史旧闻: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0:29.
[3] Seth A Spector.外科学[M].刘淑芬,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16.
[4] 赵学功.当代美国外交[M/OL].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5-6[2012-11-01].http://www. cadal.zju.edu.cn/book/trySinglePage/ 33023884/1.
[5] 王清任.医林改错[M].李天德,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8.
[6]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湘乡曾国荃,1865(清同治四年).
[7]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
[8] 吴云芳.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研究[D/OL].北京:北京大学,2003[2013-10-14]. http://thesis.lib.pku.edu.cn/.
[9]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0] 陈志勇.中国财税文化价值研究:“中国财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OL].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2013-10-14].http://apabi.lib.pku.edu.cn/usp/pku/pub.mvc?pid=book.detail&metaid=m.20110628-BPO-889-0135&cult=CN.
[11]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198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2.
[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13]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中国明朝档案总汇[A].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2.1 著录格式: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2.2 示例
[1] 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M]//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
[2] 贾东琴,柯平.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
[3] ROBERSON J A, BURNESON E G. Drinking water standards, regulations and goals[M/OL]//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iation. Water quality & treatment: a handbook on drinking water. 6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2011:1-36[2012-12-10]. http://lib.myilibrary.com/ Open.aspx?id=291430.
3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是指载有年卷期号或年月日顺序号,并按计划无限期连续出版发行的出版物,包括期刊、报纸。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时,多以析出文献形式出现。
3.1 著录格式: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3.2 示例
[1] 袁庆龙,侯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2] GUILBERT T W, NORGAN W J, ZEIGER RS, et al. Long-term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n preschool children at high risk for asthma[J]. N Engl J Med,2006,354(19):1985-1997.
[3] 莫少强.数字式中文全文文献格式的设计与研究[J/OL].情报学报,1999,18(4):1-6[2001-07-08].http://periodical.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bxb/qbxb99//990407.htm.
[4] KINRA S, LEWENDON G, NELDER R, et al.化学气体污染突发事件中的人群疏散:横断面调查[J].陈雷,译.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2005,8(5):285-288.
[5] 王旸,于晓玲,程志刚.肝脏言行甲流的超生造影表现[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1):31-33.
[6]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 傅刚,赵承,李佳路.大风沙过后的思考[N/OL].北京青年报,2000-04-12(14)[2005-07-12].http://www.bjyouth.com.cn/Bqb/20000412/GB/4216%5ED0412B1401.htm.
[8] 武丽丽,华一新,张亚军,等.“北斗一号”监控管理网设计与实现[J/OL].测绘科学,2008,33(5):8-9[2009-10-25].http://vip.calis.edu.cn/CSTJ/Sear.all?OPAC_CreateDetail.DOI:10.3771/j.issn. 1009-2307.2008.05.002.
4 电子资源
4.1 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4.2 示例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R/OL].(2012-01-16)[2013-03-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201/P020120709345264469680.pdf.
[2]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北京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实施办法的通知:京政办发[2005]37号[A/OL].(2005-07-12)[2011-07-12].http://china.findlaw.cn/fagui/p_1/39934.html.
[3] BAWDEN D. Origins and concepts of digital literacy[EB/OL].(2008-05-04)[2013-03-08].http://city.ac.uk/~dbawden/digital% 20literacy%20chapter.pdf.
5 专利文献
5.1 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号[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5.2 示例
[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881056078[P].1983-08-12 .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折变自适应光外差探测方法:01128777.2[P/OL]2002-03-06[2002-05-28].http://211.152.9.47/sipoasp/zljs/hyjs-yx-new.asp?recid=01128777.2&leixin=0.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l类型标识代码和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
文献/载体类型 | 标识代码 | 文献/载体类型 | 标识代码 |
普通图书 | M | 计算机程序 | CP |
论文集 | C | 电子公告 | EB |
汇编 | G | 档案 | A |
报纸 | N | 舆图 | CM |
期刊 | J | 数据集 | DS |
学位论文 | D | 其他 | Z |
报告 | R | 磁带 | MT |
标准 | S | 磁盘 | DK |
专利 | P | 光盘 | CD |
数据库 | DB | 联机网络 | 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