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简介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办的双月刊,也是目前我国听力语言康复领域中唯一一本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以传播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宗旨,力图为行业提供全面的科技动态,为听力语言康复事业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本刊内容涵盖听力语言康复科学的多个领域,设有专家笔谈、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康复教育、康复论坛、综述、新技术与新进展、个案研究等多个特色栏目。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s a bimonthly journal managed by 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 and sponsored by China Rehabilit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eaf Children. It is by far the only national scientific journal in the field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spread new methods, techniques and theorie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provid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formation and build a common information platform for rehabilitation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of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 The journal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and has establish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 columns, such as Expert Forum,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Rehabilitation Tribune, Review, New Technology and Case Study.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征稿启事

时间:2023-08-24 10:00:59

1.jpg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是陕西中医药大学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刊物,现属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原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中国知网网络首发期刊。本刊欢迎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稿件。

投稿与审稿

1.投稿方式:

本刊实行网上投稿、审稿、收/投修稿,请作者登录本刊网站,注册后投稿。投稿请务必写清楚作者、通讯作者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邮箱及简介,以便联系。投稿后如作者通信地址或电话有变更请及时通知编辑部。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公开刊物上刊出的文章,请勿再投本刊。

2. 稿件处理

编辑部收到稿件后登记编号,并将回执及时发送作者;来稿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减,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凡经审稿后需要修改的稿件,编辑部将退回作者修改、整理。作者按要求修改后,将修改稿及时通过投稿系统上传回编辑部。2个月内不修回者按自动撤稿处理。

稿件确定刊登后,请按通知支付版面费。刊出后赠当期期刊2册,如无特殊说明,杂志及发票均寄给第一作者。

本刊已入网“中国期刊网(CNKI)”和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稿不同意入网和入编“光盘版”者,请予声明。

绿色通道:本刊对特别优秀的论文可以优先发表,稿件在录用后1个月内网络首发,3个月内见刊,同时版面费可以予以优惠或减免。

稿件细则

稿件基本要求

(1)来稿应能反映该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准确。论著、综述一般不超过7000字,其它文稿3000-5000字为宜。

(2)完整的论文应包括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内容。

(3)知网查重率不能高于15%。


1.题名


中文标题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书写,应简明、醒目,确切地反映文章的主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有基金项目资助的请在标题后用 "*" 号右上标表示。英文标题用三号 Times New Roman加粗,要与中文标题含义一致,并符合英文书写习惯。

2.作者及单位

中文采用五号宋体,姓名在文题之下,排好顺序,通讯作者以"**"在右上角标注。单位写在姓名下方,若各作者为不同单位,则需在姓名右上角以序号标示,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应的数字,后加省、城市、邮政编码,例:(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中医药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3)。英文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外籍作者姓名、单位用原文字书写,且姓名全部列出。中国作者人名拼写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双名间不加连字符,如“王雪梅” 拼写为“WANG Xuemei”。

3.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这 2 个字加粗)采用五号宋体。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综述文章应写出300~500字的摘要。摘要内容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这8个字加粗,加冒号)四段格式撰写,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目的及提出问题的缘由;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路线,使用的材料和方法,如何分组对照,经何种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并给出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结论:简要说明经验、论证取得的正确观点及其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务必使用第三人称。首次出现的缩略语须附中英文全称。

“关键词”(这3个字加粗,加冒号)采用五号宋体,一般文章均应写出≥5个关键词,之间用“;”号(全角)隔开。

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同中文格式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书写。注意内容要与中文一一对应。

4.添加基金项目及通讯作者脚注

在文章首页脚注处标明基金项目、作者、通讯作者(小五号宋体和Times New Roman,单倍行距)。多个基金项目资助中间“;”隔开。例:

* 基金项目:基金类别(基金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职称。E-mail。

**通讯作者:姓名,职称。E-mail。

5.正文格式

各标题下的内容中文均采用五号宋体,西文及数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标点符号使用中文全角。

(1)标题层次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一般不超过3级。 各级标题序号后空1个字符接写标题,标题末不加标点符号。格式如下:

1 △△△△(一级标题,五号宋体,加粗顶格,占1行)

1.1 △△△△(二级标题,五号宋体,顶格,空 1 格后接正文)

1.1.1 △△△△(三级标题,五号宋体,顶格,空1格后接正文)

(2)计量单位

数据的计量单位要按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单位》、GB 3100-68、GB 3358-82 的规定书写。计量单位采用国际符号,用正体书写,并注意字母大小写;量符号必须用斜体字母表示。 一个组合单位内不得有2条或2条以上斜线,如 mg/kg/d 应改为 mg/(kg•d)或 mg•kg-1•d-1。

(3)统计学符号

按照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GB3358-82的规定书写,如样本大小用“n”、样本算术均数用小写`x、标准差用小写s、标准误差为S、t检验用小写t、F检验用大写F、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相关系数用小写r、概率用大写P等,上述符号均用斜体字母表示。

(4)图表

表格采用“三线表”,表题一般不超过15字,置于表上。若有组别宜在竖列,相关指标横列排列;有均数加减标准差,应在表头以“`X±S”标示;若为有效率,应在表头以[n(%)]标示,表身中总有效率一栏不再标(%),每一个有效率后面也不再标(%);表格一律左对齐。注释位于表格下方,左对齐、小五号Times New Roman。

图片应保证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像素300以上),照片、图片均需有编号以及中文的图题和注释,如有方位需注明上下、左右方向;公式需要自行编辑,不得复制图片等,且公式后面需用圆括号注明公式编号,示于公式行右端,全文公式统一依前后顺序编号。

(5)标点符号

应遵照国家标准 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6)医学名词术语

医学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版《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名词术语的编写在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全称。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最新版《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公布者,可使用国家标准 GB/T 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 1675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GB/T 30232-2013《针灸学通用术语》、GB/T 12346-2006《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3734-2008《耳穴名称与定位》。英文翻译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公布者可参考《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西药名以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为准。药物名称一般不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须按照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求的格式书写,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的、正规刊物发表的学术类论文为准,通常引用与论文观点或数据密切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尽量以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书刊为宜。论著30条以上,综述40条以上,一般文章不少于25条。文献著录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序号标于引文的右上角, 并依序排列于文末。文后参考文献表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文献作者姓名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名的姓和名字的首字母大写;中国人名汉语拼音的姓全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

例:常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各类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期刊—J,学位论文—D,报纸—N,报告—R,格式如下:

(1)书籍:

[序号]作者(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3名以上者列出前3名后加“等”。作者之间用“,”)。书名[M]版次(如第一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社(要写全称),年.页.

(2)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作者数同书籍要求).文题[J].刊名,年,卷(期):页.

(3)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4)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

(5)电子文献著录格式:作者姓名、题名、刊名,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